TL;DR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开发了最大的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捕获了 6,100 个铯原子作为量子比特,推动了量子计算能力的发展,并凸显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要加密货币的长期密码学漏洞。
- 量子飞跃 - 加州理工学院的新型量子计算机扩展到 6,100 个量子比特,具有高相干性和准确性,显著超越了以前的系统。
- 加密货币漏洞 - 这一进展加剧了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依赖 ECDSA 的加密货币的担忧,这些加密货币不具备量子抗性。
- 紧急适应 - 专家警告可能存在的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开发了最大的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捕获了 6,100 个铯原子作为量子比特,推动了量子计算能力的发展,并凸显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要加密货币的长期密码学漏洞。
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们成功研制出迄今为止最大的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以空前的稳定性和精度捕获了 6,100 个铯原子作为量子比特。这一技术里程碑加剧了对加密资产的长期安全担忧,特别是那些依赖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的资产,如比特币和以太坊,这突显了加密行业采纳抗量子解决方案的日益紧迫性。
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一台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能够在单个阵列中捕获 6,100 个铯原子作为量子比特。这代表着一个重要的规模化成就,远超通常只容纳数百个量子比特的现有系统。该团队报告称,相干性保持了大约 13 秒,比之前的实验长了近十倍,并且实现了单量子比特操作精度达到 99.98%。这项在《自然》杂志上详细介绍的突破表明,可以开发出不损害稳定性或精度的大规模量子系统。在保持其量子态的同时精确地移动原子穿过阵列的能力,也是未来量子纠错机制的关键发展。
量子计算能力的进步对现有区块链网络的密码学基础构成了明确的长期威胁。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等主要依赖ECDSA签名方案来保护钱包和交易的加密货币,理论上容易受到肖尔算法等量子算法的攻击。这种漏洞并非迫在眉睫,但预计将在未来 5-10 年内出现。报告表明,旧钱包中多达 25% 的比特币持仓可能已经容易受到量子解密的影响。相比之下,采用EdDSA签名方案的新型区块链,包括Solana、Sui和Near,被认为能更好地抵御量子威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