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碼港正考慮在其人工智慧超算中心整合中國產GPU,以減少在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加劇背景下對英偉達晶片的依賴。此戰略舉措凸顯了技術脫鉤和在關鍵AI基礎設施中尋求供應鏈韌性的更廣泛趨勢。

香港數碼港評估中國產GPU以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

香港政府支持的科技孵化器數碼港,正在戰略性地評估將中國製造的圖形處理單元(GPU)整合到其人工智慧超算中心。此舉是為應對中美之間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旨在減輕對英偉達技術的依賴,並培養更強的供應鏈韌性。

事件詳情:AI計算能力的多元化

數碼港已在其AI實驗室採購並正在測試來自不同中國大陸製造商的四種不同GPU。此次評估是其不斷擴大的AI超算中心做出關鍵採購決策之前的步驟。該中心於去年12月啟動,目前擁有1,300 petaflops的計算能力,並專門使用英偉達H800晶片。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將容量再增加1,700 petaflops,使其總容量達到3,000 petaflops。

數碼港首席執行官鄭松岩(Rocky Cheng Chung-ngam)證實,鑑於緊張的國際關係,僅依賴英偉達不再是可行的長期戰略,因此早在中心開發初期就決定探索中國替代方案。鄭松岩指出,在測試的中國GPU選項中,性能大致相當,因此成本成為最終選擇過程中的主要決定因素。

市場反應分析:地緣政治需求推動戰略轉變

數碼港的舉動凸顯了一個日益增長的趨勢,即地緣政治考量正日益影響關鍵技術基礎設施決策,其重要性往往超過純粹的技術基準。多元化戰略旨在直接防範源自中美技術競爭的潛在供應鏈中斷和出口限制。

對於英偉達NVDA)而言,這一發展預示著其在亞洲主要市場份額可能受到侵蝕,尤其是在實體優先考慮國家安全和技術主權的情況下。相反,這為新興的中國GPU製造商帶來了重大機遇,驗證了它們的能力,並可能加速它們在受地緣政治影響的行業中的市場採納。隨著各國和企業適應這種碎片化的全球格局,更廣泛的半導體產業可能會經歷持續的波動。

更廣泛的背景和影響:主權AI的崛起

數碼港的這一戰略轉向與全球範圍內“主權AI”的更廣泛趨勢相符,即各國和主要公司優先考慮本地數據中心和國內晶片生產。減少對先進AI硬體單一來源供應商依賴的驅動力在整個產業中顯而易見。例如,OpenAI已與博通(Broadcom)合作開發其首款客製化AI晶片,這是一項重大投資,挑戰了英偉達長期以來的領先地位。

包括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Meta在內的其​​他科技巨頭也在大力投資內部AI硬體,以優化性能、控制成本並確保其供應鏈,以應對先進AI模型不斷升級的計算需求。美國商務部修訂的“人工智慧擴散框架”對先進晶片實施了更嚴格的出口管制,已經對英偉達產生了影響,其預計收入下降與對其H20晶片的限制有關。英偉達已透過開發針對中國市場等區域的專用晶片(例如B30,其性能達到Blackwell的80%)來應對這些監管挑戰並保持市場份額。

香港到2030年將其整體AI計算能力擴展到15,000 petaflops的雄心,進一步強調了技術依賴多元化的戰略重要性,並將其自身定位為一個強大的創新中心。這一長期願景將經濟發展與地緣政治現實交織在一起,旨在在中國創新與國際AI基礎設施發展之間搭建橋樑。

展望未來:碎片化的全球技術格局

未來幾個月將是觀察數碼港GPU採購結果的關鍵時期,這可能為其他科技中心樹立先例。投資者應密切關注中美技術貿易的進一步監管發展、中國國內GPU製造商的性能和市場滲透,以及英偉達為保持其全球領先地位而採取的適應性戰略。不斷演變的格局表明,技術脫鉤的趨勢將持續存在,導致全球供應鏈日益碎片化,並加劇關鍵AI技術的國內替代品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