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将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洗钱和贿赂认定为执法部门面临的复杂挑战,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
- 中国最高检察长强调涉及虚拟货币的金融犯罪日益复杂。
- 由于加密货币的隐蔽性,在调查、证据收集和资产追回方面存在重大挑战。
- 反洗钱和资产追回方面的国际合作被认为是应对这些不断演变的威胁的关键。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将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洗钱和贿赂认定为执法部门面临的复杂挑战,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

应勇,**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SPP)**检察长,公开谈到了虚拟货币相关犯罪(包括洗钱和贿赂)带来的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些非法活动越来越难以调查、取证和追回资产,主要原因是虚拟货币固有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最高检强调,这些犯罪不仅危害公民财产安全,还损害全球金融稳定,因此有必要就加强反洗钱(AML)、反腐败和数字资产追回方面的国际合作达成共识。
在香港举行的第15届中国—东盟检察官大会上,应勇检察长强调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如何被利用来促进复杂的洗钱方式。他指出,虚拟货币和地下钱庄系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国际转移非法资金,给执法机构带来了巨大障碍。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相关起诉案件大幅增加: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期间,中国对39,000余人进行了职务犯罪审判,其中8,050起案件发生在金融和能源等关键领域。此外,近4,700人因多次大规模受贿而面临指控。仅洗钱案件在2022年至2024年间就增加了11%。最近的行动还揭示了跨境非法赌博集团与严重犯罪(包括绑架和谋杀)之间的联系。据报道,澳门的一项具体行动发现非法收入超过人民币3亿元(约合4100万美元)。
虚拟货币给资产追踪和追回带来了独特的复杂性。尽管一些区块链账本提供透明度,但犯罪分子经常利用注重隐私的代币、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以及跨多个钱包的分层技术来模糊其身份。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进一步使数字钱包与现实世界个人之间的关联变得复杂,这与账户与验证身份挂钩的传统银行系统形成鲜明对比。此外,滥用跨链桥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带来了不断演变的威胁,因为这些技术使得非法资金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网络之间移动,从而使追踪进一步复杂化。在这种环境下成功追踪资产需要先进的法证工具、结合链上分析与相关方调查的多方面调查流程以及资产购买追踪。
中国法律框架已显著发展以应对这些挑战。2025年1月1日生效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引入了严格的客户尽职调查(CDD/KYC)升级。其中包括受益所有权透明度,要求追溯拥有25%或更多股权的实体至最终自然人控制者,以及动态持续监控以进行再CDD。该法还强制要求第三方CDD监督,并将身份和交易记录的保存期限延长至至少10年。自2025年起,在中国运营的主要外国金融机构将受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