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pLink Gaming執行長表示,中本聰可能會重新出現以應對量子計算對比特幣的威脅,從而引發了關於量子抗性措施的討論。
執行摘要
最近關於量子計算對比特幣加密安全潛在威脅的討論,引發了關於中本聰可能回歸的猜測。專家們正在辯論量子抗性措施的緊迫性和性質,包括潛在的硬分叉和休眠比特幣錢包的管理。
事件詳情
SharpLink Gaming的聯席首席執行官Joseph Chalom提出,如果量子計算威脅到比特幣,中本聰可能會重新出現。這一推測在舊金山舉行的量子比特幣峰會上進行了討論。核心擔憂在於量子計算機可能破解比特幣的橢圓曲線加密(ECC),該加密技術用於保護私鑰和驗證交易。一台足夠先進的量子計算機可以使用Shor算法從公共地址推導出私鑰,從而危及整個比特幣網絡。一些專家預測這可能在未來十年內發生。
市場影響
量子計算可能損害比特幣安全的潛力在加密貨幣社區內引發了激烈爭論。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實施硬分叉以實現量子抗性,以及可能凍結易受攻擊的非活躍錢包,包括與中本聰相關的錢包,這些錢包約佔比特幣供應量的25%。Casa的首席技術官Jameson Lopp強調,一大部分比特幣可能被具有密碼學相關性的量子計算機竊取,特別是任何曾經在鏈上暴露其公鑰的UTXO。
專家評論
「我認為我們沒有像我曾經認為的那麼多時間。我不想危言聳聽,所以我需要將我的信息置於適當的背景中,」比特幣改進提案(BIP)360的作者Hunter Beast說。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估計,到2030年,量子方法破解比特幣加密的可能性為20%。儘管許多人認為量子計算突破仍需十年或更長時間,但該領域的創新速度甚至讓最樂觀的研究人員感到驚訝。
更廣泛的背景
美國數字資產生態系統面臨量子計算帶來的生存威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後量子金融基礎設施框架(PQFIF)概述了安全過渡到量子抗性密碼學的戰略和技術路線圖。該框架通過防止量子竊取和保護敏感投資者數據的機密性來支持SEC的任務,從而保護投資者並維護市場完整性。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建議到2035年遷移到新的加密系統,以減輕與未來量子威脅相關的正向保密風險。在任何量子威脅對比特幣顯現之前,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例如錢包開始部署額外的量子安全簽名方案,以及網絡節點在威脅逼近時通過軟分叉禁用先前的、易受量子攻擊的簽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