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速覽
深圳已啟動面向中國內地香港居民的首批個人貸款,透過深圳-香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信用歷史空白問題,標誌著跨境金融一體化的重要一步。
- 區塊鏈技術 - 用於在中國內地安全高效地驗證香港居民的信用數據。
- 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 (DVP) - 該平台透過在不直接傳輸數據的情況下實現可信驗證,促進跨境金融服務。
- 金融普惠 - 該舉措解決了香港居民在中國內地信用歷史缺失的問題,擴大了個人貸款的可及性,並支持更廣泛的Web3整合。
深圳已啟動面向中國內地香港居民的首批個人貸款,透過深圳-香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信用歷史空白問題,標誌著跨境金融一體化的重要一步。
深圳已向中國內地香港居民發放首批個人貸款,透過深圳-香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驗證信用數據,從而解決了此前跨境融資面臨的挑戰。
面向中國內地(特別是深圳)香港居民的首批個人貸款已發放,標誌著深港跨境金融試點項目取得突破。據中央電視台報導,該倡議於2025年10月3日啟動,利用創新的區塊鏈技術高效驗證香港居民的信用數據。這直接解決了長期以來缺乏內地信用記錄的個人跨境融資難題。三名在深圳工作的香港青年成為該試點的首批受益者,該試點旨在為往返兩地居住和工作的人員簡化金融服務。由微眾科技服務公司共同運營的**深圳-香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DVP)**於2024年5月正式啟動,是這一發展的核心。
該試點背後的金融核心機制是DVP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安全的信用數據驗證。該平台透過基於哈希的驗證實現個人和企業數據的可信驗證,關鍵在於不傳輸或儲存任何原始數據文件。這種方法確保了數據隱私和安全,同時允許進行文件真實性檢查。區塊鏈技術固有的不變性和可追溯性特點支持數據可移植性,符合兩個司法管轄區的監管要求。DVP與中國內地金融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權威數據提供商合作,驗證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以及銀行對帳單等文件。此外,DVP是首個連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商業數據互聯平台(CDI)**的跨境數據驗證服務,CDI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2025”策略的關鍵支柱,旨在透過安全高效的數據共享增強金融普惠性。這種整合使得香港銀行能夠透過合規渠道改善跨境金融服務的風險評估和用戶體驗。
這項舉措代表著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金融深度融合的戰略性舉措,使兩地都處於數字金融創新的前沿。它直接支持香港成為全球Web3樞紐的既定抱負,強調對虛擬資產的健全監管框架。DVP利用區塊鏈進行信用驗證的方法與利用分佈式帳本技術(DLT)克服傳統金融瓶頸的全球趨勢相符,類似於全球範圍內基於區塊鏈的信用評分倡議旨在解決缺乏傳統金融歷史的個人的金融排斥問題。該試點為香港居民信用數據北向跨境驗證樹立了先例,顯著降低了跨境融資的門檻,並提供便捷、普惠、高效的金融服務。中國農業銀行前海分行場景創新業務負責人劉榮強調了該平台在解決數據驗證瓶頸和為深圳的香港居民及企業提供服務方面的作用。
區塊鏈驗證跨境貸款的成功實施對更廣泛的Web3生態系統和企業對DLT的採用具有重大影響。它展示了區塊鏈技術在傳統金融領域的實際、現實應用,這被認為有利於更廣泛的採用。DVP計劃擴展到其他場景,包括跨境貿易結算和財富管理,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參與。這種擴展可以為區塊鏈在不同司法管轄區的身份和信用驗證中更廣泛的採用樹立先例,潛在地簡化國際金融服務並促進數字金融創新。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進行的倡議,例如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的**“Ensemble”項目和“e-港元”試點計劃**,進一步強調了香港致力於利用Web3和區塊鏈技術創新其金融部門並加強其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地位。DLT整合到既有金融基礎設施中,正如Swift計劃在2025年9月前向其基礎設施添加基於區塊鏈的共享帳本所例證的,預示著全球金融交易向更高互操作性和效率的系統性轉變。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強調了香港致力於金融基礎設施創新,這與DVP及其與CDI的連接目標直接契合。由中國(前海)互聯網交易中心(CNIX)、深圳信用服務有限公司和微眾科技服務公司共同運營的DVP被設想為下一代跨境數據基礎設施。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創新部負責人姚慧芽表示,DVP旨在整合更多樣化的數據源,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的數據連接,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區塊鏈驅動解決方案在促進跨境金融流動方面的長期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