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OpenAI战略合作后科技板块上涨
投资者消化了英伟达与OpenAI之间重大战略合作的消息后,美国股市科技板块出现集中上涨。这项合作涉及英伟达对OpenAI下一代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投资,激发了市场对英伟达未来收入流及其在新兴AI市场中根深蒂固地位的看涨情绪。
合作细节与财务承诺
英伟达公司 (NASDAQ: NVDA) 已与 OpenAI 达成战略合作,承诺投入高达 1000亿美元,以促进为 OpenAI 的先进AI基础设施部署至少 10吉瓦 的 英伟达 系统。这项前所未有的承诺,在意向书中有所阐述,旨在支持 OpenAI 未来AI模型的训练和运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始阶段定于 2026 年下半年开始,将利用 英伟达 即将推出的 Vera Rubin 平台,它是其 Blackwell 芯片 的继任者。预计这种先进硬件的交付最早将于 2026 年末开始。
瑞银证券 的分析师提供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收入预测,估计这项合作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为 英伟达 带来约 4000亿美元 的收入。这一估计基于这样的假设:每个吉瓦的基础设施可能涉及约 500亿美元 的总支出,其中 英伟达 通过其计算和网络部门获得约 60%至70% 的份额。其他公司,如 巴克莱,预计该交易到本十年末可能为 英伟达 带来约 3500亿美元 的收入。
市场反应与战略依据分析
市场反应反映了 英伟达 在AI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中主导地位的巩固。 1000亿美元 的承诺为 英伟达 提供了数年内有保证的、实质性需求,确保了其高性能图形处理单元(GPU)的持续订单流。这与 英伟达 首席执行官 黄仁勋 关于公司到 2030 年扩展到 3万亿至4万亿美元 AI基础设施市场的愿景相符,而 英伟达 在该市场历来保持着显著的市场份额。
这项交易被解读为巩固 英伟达 在AI半导体市场领导地位的战略举措,为实质性增长提供了多年的可见性。它将 英伟达 的需求模式从单纯依赖超大规模周期转变为更“公用事业式”的可见性,从结构上将其确立为智能经济的支柱。此次合作还深化了 英伟达 专有的 CUDA 软件平台和 NVLink 网络与 OpenAI 尖端AI模型的整合。
然而,一些分析师对该交易的财务结构提出了质疑。 Bernstein 的 Stacy Rasgon 和 Creative Strategies 首席执行官 Ben Bajarin 对“循环性”表示担忧,质疑 英伟达 对 OpenAI 的投资是否有效地推动了自身产品的需求,并将其与过去公司为提振销售而资助客户的案例相提并论。
更广泛的背景和行业影响
这项合作加剧了“AI基础设施淘金热”,预示着一个新时代,其中物理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电力和散热——与算法本身一样关键。这将推动能源和相关领域前所未有的投资。 英伟达 在26财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中心收入飙升至 411亿美元,网络收入同比增长 98% 达到 73亿美元,这表明对其集成解决方案的需求强劲。
这一战略联盟有望重塑AI领域的竞争格局。尽管 英伟达 是主要受益者,已经占据了AI GPU市场约 80% 或更多的份额,但其竞争对手,如 超微半导体 (NASDAQ: AMD) 和 英特尔 (NASDAQ: INTC),面临着更大的创新压力。 AMD 的市场份额仍低于 10%,而 英伟达 强化的生态系统可能会限制其在高端AI加速器市场中的增长。这项交易还可能通过进一步巩固 英伟达 的市场主导地位来影响 博通 来自 OpenAI 的ASIC收入。
从估值角度来看,英伟达 的股票目前以溢价交易,26财年每股收益(EPS)为 4.50美元 的市盈率(P/E)为 39.7倍,27财年每股收益 6.34美元 的市盈率为 28.1倍;未来两年的市销率分别为 21.0倍 和 15.8倍。这些数据均高于行业中位数。然而,分析师通过该公司70年代中期的非GAAP毛利率和每季度超过 130亿美元 的自由现金流来解释这一溢价,这相当于基础设施规模下的软件般利润率。
专家评论
公告发布后,多家分析公司重申了对 英伟达 的积极评级和目标价。 Rosenblatt Securities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215.00美元。 Evercore ISI 将其目标价上调至 225美元,维持跑赢大盘评级。 巴克莱 重申增持评级,目标价为 200美元。 DA Davidson 也给出了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210美元,强调了 英伟达 系统为 OpenAI 未来模型部署的重要性。
“这项交易为巨大的增长空间提供了多年的可见性,” 瑞银 分析师指出,强调了此次合作所巩固的长期潜力。
展望未来
英伟达-OpenAI 合作预计将极大地加速AI发展的前沿,首个吉瓦系统将于 2026 年末部署。需要关注的关键因素包括基础设施部署的进展、对 英伟达 后续季度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其他芯片制造商和云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反应。一些分析师提出的“循环性”担忧也将是持续观察的重点,以评估科技领域内这种大规模、相互关联投资的可持续性和财务审慎性。AI基础设施的巨额资本支出将继续成为一个主导主题,凸显了硬件在实现先进AI能力方面的关键重要性。
来源:[1] 瑞银称,英伟达与OpenAI的新合作可能带来4000亿美元收入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nvidia-could-s ...)[2] 英伟达股价上涨,Rosenblatt重申OpenAI合作后的买入评级 - Investing.com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英伟达与OpenAI达成大规模AI建设协议 - Finimize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