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板塊在ETF上漲中領漲;經濟風險依然存在
## 中國主題ETF錄得顯著進展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主題交易所交易基金今年迄今錄得大幅增長,反映出市場對該地區股票的興趣重新燃起。**iShares MSCI 中國ETF (MCHI)** 是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股市的重要工具,截至2025年9月18日,其**淨資產值總回報率高達38.82%**。該ETF的淨資產值(NAV)在2025年9月19日為**64.58美元**,其52週交易區間為**42.72美元至65.65美元**。
## 科技巨頭推動市場表現
**MCHI ETF**的強勁表現受到其主要持股,特別是科技板塊的顯著影響。**騰訊控股** (0700.HK) 佔據該ETF投資組合的**17.984%**,而**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BABA) 也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為**17.181%**。這兩家公司都展現出強勁的個股表現。**騰訊控股**的美國存託憑證今年迄今回報率為**59.04%**,12個月總回報率為**75.30%**。追蹤香港主要科技公司的**恆生科技指數**最近飆升高達**3.9%**,達到近四年來的最高水平,今年累計上漲**41%**。
## 市場催化劑和情緒轉變
近期中國科技股和更廣泛ETF的上漲主要歸因於幾個關鍵因素。一個重要驅動力是投資者對**人工智能(AI)**重新燃起的樂觀情緒。中國科技巨頭正在明顯加速AI投資和產品發布,包括模型、自動駕駛出租車和自研芯片。年初DeepSeek AI模型的意外亮相也重新激發了市場對中國AI領域的興趣,使中國有望成為AI領域的競爭者。薩克斯市場首席投資策略師**查魯·查納納(Charu Chanana)**等分析師觀察到:“中國科技領袖正在明顯加速AI支出和產品推出——包括模型、自動駕駛出租車、自研芯片——同時也在證明他們能夠比許多人預期更快地將AI變現。由於估值落後於美國,投資者開始重新關注。”
此外,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緩解也有助於形成更有利的投資環境。市場還看到資金充裕的投資者在其他投資選擇可能顯得不那麼吸引人的環境下尋求替代方案,從而進行了資本再配置。
## 更廣泛的背景和估值考量
儘管反彈明顯,特別是在離岸股票市場,但存在顯著分歧。離岸H股在AI重估和外國資金流入的推動下大幅上漲,而境內A股則基本保持區間波動。這表明投資者情緒分裂,國內投資者因過去的市場低迷而表現出謹慎,傾向於固定收益ETF而非股票型ETF。**恆生科技指數**目前的遠期市盈率約為**20.5倍**,低於其五年平均水平的**23.3倍**,並且顯著低於**納斯達克100指數的27倍**,這表明可能存在估值吸引力。
政府的政策努力,例如旨在加強公司治理、增加股息支付和改善流動性的“國九條”改革,也旨在使A股對長期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 經濟逆風和風險評估
儘管某些市場板塊情緒樂觀,但重大的經濟逆風依然存在,給反彈的可持續性蒙上了一層謹慎的陰影。中國經濟繼續面臨貿易關稅和根深蒂固的房地產危機的影響。關鍵經濟指標顯示出嚴峻的環境:消費者價格持平,生產者價格連續34個月萎縮,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負增長,表明存在通貨緊縮螺旋。零售銷售增長放緩至**3.7%**,2025年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收縮**500億人民幣**,這是二十年來首次收縮,表明流動性未能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傳導機制脆弱。
分析師們日益警告潛在的“泡沫風險”。**野村控股**已警告“非理性繁榮”,而**TS Lombard**則將局面描述為“市場多頭和宏觀空頭”之間的對峙。**Lombard Odier**高級宏觀策略師**Homin Lee**表示:“市場可能預期……宏觀經濟基本面將改善……但如果通脹接近0%且企業定價能力面臨國內需求疲軟的嚴重阻力,牛市將不可持續。” **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12個月遠期收益預期已從年內高點下滑**2.5%**,激烈的價格競爭影響了京東和吉利汽車控股等公司的利潤。
## 展望未來
中國股市的走勢將主要取決於技術驅動的持續樂觀情緒與解決潛在經濟脆弱性之間的相互作用。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即將發布的經濟報告,以尋找通脹復甦和消費者需求增強的跡象。政府政策干預在刺激實體經濟和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將至關重要。Vantage Markets分析師**陳凱(Hebe Chen)**指出,“風險在於一旦情緒消退,投資者將迅速離場”,這強調了當前市場熱情與基本經濟現實之間的微妙平衡。儘管AI驅動的增長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敘述,但包括債務與GDP比率超過**300%**在內的結構性挑戰,需要長期投資者仔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