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Coinbase 計劃於今年秋季推出一款新的美國運通信用卡,專供 Coinbase One 訂閱者使用,該卡將提供分級獎勵系統,購物可獲得高達 4% 的比特幣現金回饋。
- Coinbase 將為美國的 Coinbase One 會員發行一張 美國運通 卡。
- 該卡提供分級獎勵結構,起始為 2% 的比特幣現金回饋,並根據平台上的持有資產可能達到 4%。
- 這項舉措旨在將加密貨幣整合到日常消費中,推動主流採用並擴大 Coinbase 的訂閱者福利。
Coinbase 計劃於今年秋季推出一款新的美國運通信用卡,專供 Coinbase One 訂閱者使用,該卡將提供分級獎勵系統,購物可獲得高達 4% 的比特幣現金回饋。
Coinbase 計劃於今年秋季推出一款新的 美國運通 信用卡,專供其在美國的 Coinbase One 訂閱者使用。此卡具有分級獎勵系統,用戶在符合條件的購物中可賺取高達 4% 的比特幣現金回饋。這項舉措代表了 Coinbase 的一項戰略性舉動,旨在進一步將加密貨幣整合到主流金融交易中,並擴大 比特幣 在日常消費者支出中的實際效用。
Coinbase One 卡 將在 美國運通網絡 上運行,並且僅限美國(不包括其領土)的 Coinbase One 會員使用。獎勵結構是分級的,所有用戶的基礎獎勵為 2% 的比特幣現金回饋。對於“第四級”用戶,即在 Coinbase 上持有 200,000.00 美元或更多 資產的用戶,現金回饋率可提高至 4%。此 4% 的費率適用於每月前 10,000 美元 的符合條件購物,超出部分在當月內按 2% 費率計算。比特幣 獎勵的價值由其在授予時在 Coinbase 平台 上以美元計價的價格確定。可能會收取“獎勵調整費”,其金額等於授予時比特幣獎勵的法定價值,這可能會影響最低應付款。
為了擴大卡片的獲取範圍,Coinbase 推出了 Coinbase One 會員的新 基本層級,定價為 每月 4.99 美元或每年 49.99 美元。對於年度訂閱者,此層級免費包含該卡,並提供每月最高 500 美元 交易零手續費以及前 10,000 美元 USDC 的 4.5% APY 等福利。要開立和維護 Coinbase One 卡 帳戶並賺取 比特幣 獎勵,必須擁有有效的付費 Coinbase One 會員資格。該金屬卡刻有來自 比特幣創世區塊 的十六進制數據,引用了中本聰嵌入的歷史信息。持卡人還將通過 美國運通網絡 獲得額外的福利、體驗、優惠和保護。卡餘額的還款可以使用傳統的銀行帳戶或直接在 Coinbase 平台上使用支持的加密貨幣進行。
解構金融機制: 分級獎勵系統直接與用戶的 Coinbase 資產 (AOC) 掛鉤,激勵用戶在平台上整合和維持大量加密資產。最高級別用戶每月 10,000 美元 購物時的 4% 獎勵上限,加上因 比特幣 價格波動可能產生的“獎勵調整費”,凸顯了與加密貨幣掛鉤的金融產品的動態性質和相關風險。
分析業務戰略與市場定位: 這一舉措將 Coinbase 定位為連接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經濟的關鍵參與者。與 美國運通 的合作(美國運通官員將其描述為探索區塊鏈在現代化金融基礎設施中作用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表明了對加密相關服務的機構認可日益增強。美國運通風投 對 Cardless(此產品提供的合作夥伴)的投資進一步強調了這一戰略協同。Coinbase 旨在增強用戶參與度,增加其近一百萬 Coinbase One 會員,並確立其作為加密貨幣儲存、交易和支出的綜合平台的地位。此戰略與將 比特幣 整合到公司財庫中的公司類似,將數字資產的效用從投資擴展到日常交易。
評估更廣泛的市場影響: Coinbase One 卡 有望加速 比特幣 作為獎勵貨幣的普及。通過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機制,在日常支出中賺取和利用加密貨幣,它可以為主要金融網絡和加密貨幣交易所之間的類似合作開創先例。這一發展迎合了消費者對將傳統信用卡福利與加密貨幣獎勵相結合日益增長的興趣,從而通過增加數字資產的實際應用來增強整個 Web3 生態系統。
Coinbase One 卡 進入了一個日益競爭激烈的加密貨幣相關金融產品市場。與某些在銷售點將數字資產轉換為法幣的加密借記卡或由加密貨幣抵押的信用卡不同,此產品屬於“加密獎勵信用卡”類別,其中法幣支出可累積加密貨幣獎勵。現有市場參與者包括 Gemini 和 Crypto.com,它們提供類似的獎勵結構。儘管這些卡片承諾便利性和市場興趣,但它們面臨重大障礙,包括 市場波動、監管不確定性 和成本透明度方面的挑戰。
在全球範圍內,監管環境正在不斷演變,歐盟的 加密資產市場監管 (MiCA) 等框架正在建立指導方針。然而,美國的政策仍在發展中,這可能會對某些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服務施加限制。美國運通 在探索區塊鏈應用方面的謹慎態度,以及 Coinbase 對基礎設施和合規性的強調,表明了對這一不斷變化的監管格局的戰略性應對,旨在提供集成且合規的金融產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應對固有的行業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