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國有企業背景的香港基金正在探索投資持有比特幣的公司股票,以規避中國的加密貨幣限制,預示著潛在的間接機構資本流動。
執行摘要
據報導,由中國國有企業(SOE)支持的香港基金正在制定策略,透過瞄準持有大量**比特幣(BTC)**儲備的公司來投資股票市場。這種方法旨在規避中國對加密貨幣投資的直接禁令,可能間接將機構資本引入加密市場。
事件詳情
幾家獲得國有企業支持的香港基金正在積極規劃加密股票掛鉤項目。這些基金的結構旨在投資於持有大量比特幣的公司股權。這種間接投資策略利用了一個監管漏洞,因為國有企業直接投資加密資產是被禁止的,而投資持有比特幣的公司的公司的股票目前是允許的。其目標是在不直接違反中國法規的情況下,為投資者提供加密資密資產的敞口。
市場影響
這一發展可能導致對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上市公司需求增加,這與MicroStrategy (MSTR)等公司所採用的策略類似。對這些股票興趣的增加可能會推高其價格,為擁有大量比特幣儲備的公司提供資金。這種資本流入可以進一步穩定和合法化比特幣市場,展示了應對監管障礙的創新方法。然而,此類策略也可能引起中國和國際監管機構的更多審查。
專家評論
金融分析師表示,此舉反映了傳統金融機構對探索數字資產的興趣日益增長。雖然直接投資仍受限制,但間接方法允許國有企業參與加密市場的潛在上漲。這一策略也反映了MicroStrategy早期主導的採用階段,該公司戰略性地在其資產負債表上積累比特幣,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興趣。然而,專家也警告說,這些投資存在重大風險,尤其是在熊市的加密市場中。
更廣闊的背景
這項舉措符合香港將自身定位為金融創新和Web3整合中心的抱負,最近的發展,例如中國國有企業富田投資控股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支公共實物資產(RWA)債券,就突顯了這一點。復星國際等公司將傳統金融工具引入區塊鏈基礎設施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這一趨勢表明,在香港的監管環境下,傳統保守的金融實體對數字資產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自2024年以來,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數量翻了一番,這突顯了企業將加密資產作為儲備資產的日益增長的趨勢,截至2025年,這些公司合計持有價值超過1030億美元的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