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维持对加密货币的部分监管,选择不制定全面的立法,因为担心全面监管会使该资产类别合法化并带来系统性风险。
执行摘要
印度准备维持其目前对加密货币的部分监管,抵制引入全面的立法。这一战略决定是出于政府的担忧,即全面监管可能使该资产类别合法化,并给国家金融系统带来系统性风险。**印度储备银行(RBI)**认为有效的加密货币监管具有挑战性,这促使其采取谨慎态度,将金融稳定置于数字资产全面整合之上。
监管立场和理由
路透社查阅的一份政府文件显示,印度不太可能实施全面的加密监管框架。主要担忧是,将数字资产整合到主流金融系统可能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当局指出**“监管加密货币将赋予其合法性,并可能导致该行业成为系统性行业。”** 虽然也并非完全禁止,因为它不能阻止点对点或去中心化交易,但目前的方法强调有限监管。印度当局对稳定币尤其谨慎,担心其广泛采用可能碎片化国家支付系统并扰乱统一支付接口(UPI)。
财务机制和系统性风险
尽管监管立场谨慎,印度人集体持有估计45亿美元的各种加密货币。目前的监管框架依赖于现有的税收和反洗钱(AML)法律。惩罚性税收,包括对加密货币收益征收30%的税,对投机交易起到威慑作用。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经政府机构注册以进行反洗钱检查后,被允许在印度运营。**印度储备银行(RBI)**一再警告加密货币相关的风险,并声称通过监管控制这些风险在实践中是困难的。政府认为,这种有限的监管清晰度迄今已成功控制了加密货币对受监管金融系统构成的风险。
市场影响和投资者情绪
印度持续抵制全面的加密货币立法,表明该国加密货币企业和投资者面临的监管环境充满挑战。这种立场可能会限制数字资产行业在印度的主流采用和增长。Mudrex的一项调查显示,93%的印度受访者支持加密货币监管,其中56%呼吁制定全面的规则。调查还强调,8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加密税收不公平,对收益征收30%的税被三分之二的参与者认为是最大的威慑。近十分之九的投资者表示,如果政府政策变得更清晰,他们愿意增加加密货币投资。
全球监管分歧和未来展望
印度的方法突显了全球加密货币监管策略的显著分歧。尽管美国、欧盟、香港和韩国等主要司法管辖区正在积极制定和实施健全的监管框架,但印度选择了更为保守的路径。例如,美国已通过《GENIUS法案》等立法来监管稳定币。欧盟已建立了加密资产市场(MiCA)制度。印度此前曾考虑在2021年立法禁止私人加密货币,并在2023年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呼吁建立全球框架。然而,原定于2024年进行的关于加密货币监管的讨论文件被推迟。政府表示,计划只有在美国正式建立自己的监管框架后才会审查其立场,这突显了数字资产治理的全球碎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