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财通证券因其香港子公司风险控制不足而收到浙江证监局的警告,该子公司此前刚获得虚拟资产ETF交易批准。
- 监管行动 - 浙江证监局向财通证券及一名高管发出了警示函,原因是其海外子公司存在合规性缺陷。
- 合规违规 - 处罚指出,财通证券未能为其香港子公司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和控制机制,该子公司提供比特币和以太坊ETF经纪服务。
- 市场影响 - 此次行动预示着对涉足虚拟资产的传统金融机构的审查将加强,可能收紧合规要求并减缓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的融合。
财通证券因其香港子公司风险控制不足而收到浙江证监局的警告,该子公司此前刚获得虚拟资产ETF交易批准。
浙江证监局向财通证券及一名关键高管发出了警示函,原因是其海外子公司**财通证券(香港)**在合规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且风险控制不足。该子公司近期已获得虚拟资产ETF客户交易资格。
财通证券及其助理总经理钱斌(他曾任财通证券(香港)董事长)收到了浙江证监局的正式警示函。此次监管行动源于对该海外子公司内部多项合规漏洞和无效风险控制机制的识别。具体而言,处罚强调财通证券未能为其香港实体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和控制体系,从而扩大了跨境运营的风险敞口。
在此次监管干预之前,财通证券(香港)是首批在6月份获得资格的中国机构之一,可以提供比特币(BTC)ETF和以太坊(ETH)ETF产品的经纪服务。这项批准使该子公司能够促进客户进行虚拟资产ETF交易,反映了其进军新兴数字资产市场的战略举措。
此次监管行动表明,对于寻求通过海外实体参与虚拟资产产品的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那些与中国大陆有联系的机构,普遍存在加强审查和可能收紧合规要求的趋势。此次处罚预示着对涉及虚拟资产的跨境运营风险管理框架的重新评估。
目前市场对这类发展的情绪,对于涉足受监管加密货币市场的传统金融实体而言,从不确定到略微看跌。此类监管执法可能导致行业内增加谨慎态度或实施更严格的合规框架,从而可能减缓传统金融与香港等地区加密生态系统之间的融合步伐。
香港一直积极将自身定位为领先的数字资产中心,探索虚拟资产ETF、持牌交易所和代币化融资监管框架。稳定币法案于2025年5月通过,进一步巩固了香港的监管立场,旨在吸引全球资本,同时优先保护投资者。主要国有金融机构已开始通过其香港子公司试验代币化基金,遵循“离岸试点,在岸观察”的模式。
尽管香港采取了积极立场,中国大陆仍对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实施严格禁令,并通过2021年9月的237号文等法规予以执行。该通知禁止与虚拟货币相关的在岸业务,并由于严格的外汇管制而限制在岸实体投资离岸资产。有报道称,包括国有企业和与大陆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在内的中国公司,可能面临参与香港加密活动(例如稳定币牌照)的限制,这反映了北京对加密货币的持续谨慎态度以及对资本外逃和非法金融活动的担忧。对财通证券的处罚凸显了与大陆有联系的金融实体即使通过其在香港独立监管的海外业务参与数字资产市场时所涉及的复杂性和固有监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