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中国经济出现普遍减速,主要经济活动指标低于市场预期。这种持续的放缓,与去年趋势相似,正加剧市场对中国政府实施重大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的预期,以实现其年度增长目标并稳定市场情绪。
中国主要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减速
中国经济活动在2025年8月继续普遍减速,多项关键指标低于市场预期。这种放缓标志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的持续挑战,并增强了出台重大政府刺激措施的理由,这与去年为提振增长而采取的措施如出一辙。
事件详情: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不佳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动能明显减弱。零售销售增长同比(YoY)放缓至3.4%,为2024年11月以来的最低增速。工业生产同比增长5.2%,低于7月份的5.7%,达到12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预期的5.6%增幅。固定资产投资(FAI)显著减速,年初至今(YTD)同比增长仅0.5%,为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FAI的下降主要归因于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2.9%,以及私营部门投资同比下降**-2.3%**。
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主要的拖累因素,新房价格环比(MoM)下跌0.3%,同比下跌2.5%。二手房价格也环比下跌0.6%。此外,8月份的调查失业率从7月份的5.2%小幅上升至5.3%。尽管8月份整体贸易同比增长5.5%,但对美国的出口持续萎缩,表明存在潜在压力。这种普遍的疲软表明经济减速不仅仅是暂时的,它已经持续了几个月,数据 consistently missing market forecasts。
市场反应和根本原因分析
市场情绪已转向不确定甚至看跌,尽管资产市场表现出比去年经济放缓时更强的韧性。持续令人失望的数据突显了政府迫切需要采取新的干预措施。信心疲软仍然是国内经济活动的主要障碍,尽管过去一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但市场情绪依然低迷。
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被认为是消费者信心疲软背后的关键因素,这反过来又继续抑制零售销售和整体投资。虽然零售销售和工业生产等一些部门年初至今的表现相对好于投资,但总体情况表明有充分的理由进一步刺激经济。
更广泛的背景和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当前的经济环境与中国在2024年7月和8月经历的类似放缓有相似之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PBoC)在9月公布了一揽子宽松政策,最终推动2024年第四季度强劲反弹,使中国实现了**5%**的年度增长目标。
为应对当前的经济放缓,市场对立即采取政策行动抱有很高期望。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周很有可能再次降息10个基点(bp)并下调50个基点(bp)的存款准备金率(RRR)。除了货币政策,中国政府已经为2025年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措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承诺从预算中划拨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资助重点投资项目,财政部(MoF)计划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务上限,同时扩大地方专项债券的使用。政府将2025年的预算赤字目标设定为GDP的4%,高于2024年的3%,相当于增加约1.3万亿元人民币的净支出。此外,据报道,当局已同意在2025年发行价值3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创历史最高年度发行额。
尽管采取了这些大规模刺激措施,但高盛研究(Goldman Sachs Research)预计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长将减速至4.5%,低于此前预测的5%。这一修正后的展望部分考虑了美国关税的潜在影响。通胀预计将保持低迷,高盛预测2025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分别为0.8%和0%,这表明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注入对宏观经济稳定几乎没有实质性威胁。
持续的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继续蒙上阴影,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超过100%,报复性措施进一步加剧了跨境贸易的紧张局势。例如,美国零售商目前对中国进口商品面临30%的有效关税。摩根大通研究(J.P. Morgan Research)估计,持续的贸易战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GDP减少1%,其中美国将承担大部分经济影响。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双重疲软表明全球需求可能趋于温和,这使得具有大量贸易敞口的亚洲货币特别脆弱。
展望未来:政策和全球溢出效应
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当前的重点将是预期刺激措施的执行和有效性。需要关注的关键因素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的进一步公告、财政支出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影响,以及中美贸易关系的任何发展。尽管2025年开局强劲,最初使年度增长目标触手可及,但越来越清楚的是,持续和重大的政策支持对于确保今年强劲收尾并减轻经济更明显放缓的风险至关重要。中国国内挑战与全球经济格局,特别是贸易紧张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在未来几个月决定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