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策略師預測美國股票回購將大幅增加,預計額外增加6000億美元,而高盛分析師則表示擔憂,理由是利率上升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資本支出增加。這種分歧凸顯了圍繞關鍵市場驅動因素的不確定性。

股票回購活動預測分歧

目前,美國股市的格局正因圍繞企業股票回購未來走向的重大爭論而顯得尤為突出。儘管摩根大通集團的策略師預計回購活動將強勁擴張,可能在現有創紀錄的速度上再增加6000億美元,但高盛集團的分析師則提出了更為謹慎的展望,強調了宏觀經濟逆風和企業優先事項的轉變。

事件詳情:兩種截然不同的展望

摩根大通Nikolaos Panigirtzoglou領導的分析表明,美國股票回購有望實現大幅增長。該公司預計,回購規模將從目前每年1.5萬億美元的水平增加,未來幾年將額外增加6000億美元。這種樂觀情緒源於歷史比較,指出當前回購量佔市值2.6%,仍低於疫情前3-4%的範圍。在全球範圍內,企業回購在2025年前八個月已達到去年1.37萬億美元的總額,預示著全年將創下1.9萬億美元的新紀錄。

相反,包括Ben Snider在內的高盛策略師對如此激進的擴張表示懷疑。他們的研究表明,利率上升和資本支出(CapEx)的顯著增加,尤其是在新興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領域,可能會限制未來的回購活動。該公司指出,包括英偉達公司(NVDA)微軟公司蘋果公司(AAPL)Alphabet公司(GOOGL)亞馬遜公司Meta平台公司特斯拉公司(TSLA)在內的「七巨頭」科技巨頭已將大量資金轉移到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這一轉變反映在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中,它們在2025年第二季度報告的資本支出同比增長24%,而同期總回購額下降1%。高盛預計明年標普500指數回購將增長12%至1.2萬億美元,但強調如果人工智能相關的資本支出保持在高位,這種增長可能會受到限制。

市場反應分析:對股權估值的影響

這些預測的分歧對股票市場表現具有重大影響。歷史上,股票回購通過減少流通股數量,從而提高每股收益(EPS)並提升市盈率(P/E)估值比率,一直是股票升值的強大催化劑。正如摩根大通所預測的那樣,回購持續增加可能會成為一個強勁的推動力,特別是對於大盤股而言,它能創造對股票的持續需求並提升投資者回報。這一機制促使標普500指數的追蹤市盈率受益於2025年第一季度其13.7%的成分股股數減少13.7%

然而,正如高盛所暗示的,回購活動的停滯或下降可能會消除股權估值的關鍵支撐。在利率高企的環境下,公司面臨更高的借貸成本,這可能使債務融資的回購吸引力降低。再加上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戰略投資增加,公司可能會優先考慮長期增長,而不是通過回購獲得即時股東回報。

更廣泛的背景和影響

近年來,美國企業回購活動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2024年,公司在股票回購上花費了超過9425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18.5%,創下自2022年1.005萬億美元峰值以來的新高。僅2025年第一季度,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就執行了2935億美元的回購,其中前20家公司佔總額的48.4%

科技金融已成為推動這一趨勢的主導行業。主要個人貢獻包括蘋果1000億美元回購計劃,該計劃使其股數減少了4%以上Alphabet宣布的700億美元回購;以及英偉達的加速回購,從2023年的250億美元增加到600億美元。像摩根大通(授權500億美元)和高盛(通過400億美元回購回購了18.1%的市值)這樣的金融巨頭也赫然在列。

雖然回購能短期內提振每股收益,但一個關鍵的爭論圍繞著它們對長期投資的影響。有人擔心,大規模回購可能會擠佔研發(R&D)和其他資本支出的投資,從而可能阻礙創新和未來的增長。隨著公司將大量資源分配給人工智能等變革性技術,這種權衡變得越來越相關。

專家評論

摩根大通策略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強調了增長潛力,他表示:

「歷史比較表明,未來幾年美國股票回購量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達到疫情前佔市值的3%-4%的範圍。」

相比之下,高盛Ben Snider指出了企業資本的競爭性需求:

「第二季度財報季再次證實了企業對人工智能投資支出的持續關注,這似乎正在擠壓回購……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在本季度報告的資本支出同比增長24%,但總回購額卻下降了1%。」

展望未來

企業股票回購的軌跡仍將是未來幾個季度影響股票市場表現的關鍵因素。需要關注的關鍵要素包括人工智能相關資本支出的可持續性及其繼續限制回購增長的潛力。此外,當前的利率環境將決定債務融資回購的吸引力和可行性。

監管發展,例如現有對淨回購徵收的1%消費稅(這使得2025年第一季度標普500指數盈利減少了0.5%),以及該稅可能增加,也可能促使公司重新評估其資本配置策略,從而可能將重點從回購轉向股息或增長項目。投資者將密切關注企業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經濟和技術環境中平衡即時股東回報與長期戰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