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債券持續跑贏大盤,表現超預期
**新興市場(EM)**債券在2025年展現出意想不到的韌性和顯著的優異表現,這與此前預期關稅和貨幣貶值將帶來不利影響的預測背道而馳。這一趨勢標誌著傳統市場觀念的轉變,這些資產正在確立其作為引人注目的投資類別的地位。
業績詳情和市場指標
在過去五年中,新興市場債券(包括政府債券和本幣債券)的年化回報率約為2%。這一表現與發達市場(DM)國債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在同期每年下降2-3%。這種持續的差異導致了市場動態的顯著變化:新興市場債券的波動性現在低於發達市場債券的波動性,這是對感知風險的重大重新評估。
人民幣(CNY)一直是這一敘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自2024年11月以來達到最高水平。截至2025年7月30日,這種強勢使得新興市場本幣債券以美元計算增長了大約12%。具體案例突顯了這一影響,例如馬來西亞林吉特在單個交易日內升值7%,這歸因於新興市場國家大量美元敞口的回流。
驅動因素分析概述
新興市場債券的強勁表現得益於幾個相互關聯的因素:
-
人民幣(CNY)走強:人民幣的升值和穩定性是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主要驅動力。中國強勁的儲備和美元淨債權人地位為其貨幣增添了信譽,這與其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相符。穩定或更強的人民幣支持消費者收入,錨定通脹預期,並減輕貿易戰風險,為新興市場貿易夥伴提供了有利的背景。
-
新興市場審慎政策: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實施了穩健的財政政策,其特點是赤字低、債務水平可控。再加上獨立的中央銀行維持高實際利率,這些措施促進了宏觀經濟穩定。這種財政紀律與一些發達市場中觀察到的「財政主導」形成了對比,在發達市場中,高額政府債務可能導致經濟波動。
-
關稅動態和貨幣政策:與最初的擔憂相反,關稅談判通過阻止貶值影響了新興市場貨幣。副總統JD萬斯訪問印度期間**印度盧比(INR)**的升值,就是一個貿易政策討論如何影響貨幣估值的例子,反映了一種更廣泛的趨勢,即各國在談判後被激勵避免貨幣貶值。
-
美元資產的戰略性回流:新興市場國家擁有強大的國際投資淨頭寸(NIIPs),並正在積極回流美元資產。這種戰略性的資本流動促成了各種新興市場貨幣的重估,進一步支撐了它們的債券市場。
更廣闊的背景和影響
過去五年新興市場債券的持續跑贏大盤表明這是一次深刻的轉變,而非暫時的異常現象。這一趨勢挑戰了長期以來將新興市場債券視為高風險投資的觀念。許多新興國家的財政穩定性使得獨立的中央銀行能夠專注於通脹控制,這一政策框架已被證明具有韌性。
這一發展對全球投資組合具有重大影響。預計它將促使資本從發達市場債券向新興市場債券進行重大重新配置。此外,這一趨勢預計將加速全球儲備貨幣逐步擺脫對美元的單一依賴。儘管美元仍保持主導地位,但中央銀行,特別是在新興市場中,正越來越多地將儲備分配給黃金、歐元和人民幣,正如摩根大通研究報告指出的那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稱,2025年第二季度美元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降至56.32%,儘管其中大部分歸因於匯率波動而非持倉的根本性轉變。
專家評論
**范艾克(VanEck)**將新興市場債券的超預期表現主要歸因於人民幣升值和審慎的經濟政策。他們強調,新興市場債券較低的波動性挑戰了其歷史上的高風險分類,突顯了其穩定且有利可圖的回報潛力。同樣,中央銀行多樣化儲備的趨勢,包括增加對黃金和歐元的配置,表明旨在減少對美元計價資產依賴的戰略舉措,正如路透社和AInvest報道的那樣。
展望未來
隨著這一趨勢的持續,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即將發布的經濟報告、貿易政策談判和中央銀行溝通,以獲取進一步的跡象。新興市場債券持續的吸引力,得益於強勁的基本面和不斷變化的全球金融格局,表明這一資產類別將繼續吸引大量關注。美元走弱的潛力可能通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出口競爭力以及通過減輕違約風險來壓縮債券利差,從而進一步惠及新興市場經濟體。這種結構性轉變突顯了新興市場在全球金融架構中日益增長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在國際資本流動和儲備策略中不斷演變的作用。
來源:[1] 2025年新興市場債券為何超預期表現 (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827481-why- ...)[2] 2025年新興市場債券為何超預期表現 | Seeking Alpha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人民幣/CNY升值一個不尋常的案例 | VanEck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