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 crypto、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史丹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合作研究引入了區塊鏈的「可問責活躍性」,旨在懲罰對抗性節點並增強加密經濟安全性,從而培養市場信心。
執行摘要
a16z crypto、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史丹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最新研究引入了**「可問責的活躍性」,這是一種識別和懲罰故意延遲區塊鏈網路中交易確認的對抗性節點的機制。這項工作將「可問責的安全性」概念擴展到解決活躍性違規問題,為更強大的加密經濟安全性提供了理論基礎。該論文概述了如何增強某些共識協議以提供更強勁的活躍性攻擊保障,並對以太坊**等主要平台具有實際意義。
事件詳情
該研究將活躍性問責制定義為在交易確認停滯時,識別出大量可證明違反協議的節點的能力。與涉及意外消息存在的安全性違規不同,活躍性違規源於意外消息的缺失,這使得問責制本質上更具挑戰性。該論文表明,PBFT 風格的共識協議,例如 Tendermint,可以在特定條件下納入活躍性問責制:大多數節點必須是誠實的,並且網路必須「同步時間多於非同步時間」。這種機制依賴於生成**「罪證證書」**,這些證書是驗證者未能履行其協議義務以取得進展的緊湊證明。然而,該研究也確立了可證明的局限性,表明如果網路主要處於非同步狀態或如果攻擊者控制了大多數節點,則活躍性問責制是不可能的。
市場影響
這項進展有可能通過降低活躍性攻擊的風險,顯著增強區塊鏈網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通過正式驗證共識活躍性並識別有過失的驗證者,該研究提供了一種比現有啟發式機制更通用和精確的方法。對於以太坊等已經採用**「不活躍洩露」**來解決活躍性問題的協議,這些發現提供了更強有力的、有證據支持的問責制保障。這種改進加密經濟安全性的理論基礎可以促進長期機構採用和用戶信任,使區塊鏈安全性「超越希望網路恢復」而進入可證明、可強制執行的責任領域。
專家評論
包括Andrew Lewis-Pye、Joachim Neu、Tim Roughgarden和Luca Zanolini在內的研究人員強調,活躍性問責制的目标是识别导致停滞的对抗性节点,证明其罪责,并通过质押惩罚和没收等措施强制执行加密经济安全性。该系统旨在协调激励,奖励诚实参与,同时惩罚恶意行为者。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所指出的:
活跃性问责制将区块链推向“超越希望网络恢复”而进入可证明、可强制执行的责任领域。
更廣泛的背景
加密經濟安全性的追求旨在激勵誠實行為並減輕協議違規造成的損害。這項新研究邁出了關鍵一步,補充了現有解決方案,並為區塊鏈共識的未來發展提供了藍圖。雖然以太坊的Gasper協議等現有系統利用不活躍洩露等啟發式方法,但所提出的正式識別方法為在生態系統探索單槽最終性等升級時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開闢了道路。對於Tendermint風格的系統,該研究為實現者提供了今天分層問責制的框架。然而,最近的分析(例如一篇arXiv論文)也探討了懲罰不活躍節點(例如通過不活躍洩露)可能在拜占庭協調驗證者存在的情況下無意中損害安全性的情況,突出了這些安全機制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