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CoinGecko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加密貨幣投資者入市方式發生重大轉變,很大一部分人現在通過山寨幣、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迷因幣進入市場,而不再僅僅通過比特幣。
- 37%的新加密投資者通過山寨幣進入市場,繞過了比特幣。
- 只有55%的新投資者目前持有比特幣,其中10%從未購買過。
- 這一趨勢標誌著加密生態系統正在成熟和多元化,比特幣的角色正在從主要入口點演變為「錨定」資產。
CoinGecko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加密貨幣投資者入市方式發生重大轉變,很大一部分人現在通過山寨幣、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迷因幣進入市場,而不再僅僅通過比特幣。
CoinGecko的一項調查顯示,37%的新加密投資者通過山寨幣而非比特幣進入市場,這標誌著市場正在走向成熟並採取多元化的進入策略。
數據聚合商CoinGecko於2025年8月22日至9月11日對2,549名加密貨幣參與者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突顯了新投資者進入加密貨幣市場方式的顯著演變。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5%的新加密貨幣持有者以**比特幣(BTC)**開啟他們的投資組合,而有10%的受訪者從未購買過比特幣。此外,37%的新投資者表示他們通過山寨幣、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或迷因幣進入市場,而不是通過比特幣。
這一轉變歸因於多種因素。山寨幣的單位成本較低,例如Solana(SOL)和以太坊(ETH),以及圍繞特定代幣(尤其是迷因幣)的強大社區參與度,正在吸引新的參與者。投資者還受到一種觀念的影響,即比特幣的價格在2025年8月超過124,000美元後,已經超過了其最佳入場點,這促使他們轉向風險較高、市值較低的山寨幣市場以尋求更高的潛在回報。
這一趨勢表明,加密貨幣市場正在走向成熟,比特幣不再是唯一或主要的入市機制。儘管比特幣的市場主導地位可能會相對下降,但其基礎作用正在演變。Stocktwits市場負責人Tom Bruni表示,儘管比特幣的主導地位可能會隨著山寨幣、穩定幣和其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而縮小,但它很可能仍將是「許多人投資組合中的一個錨定資產」。Onigiri Capital管理合夥人秦恩路(Qin En Looi)認為,比特幣作為更廣泛加密貨幣市場基準的作用將持續存在,類似於傳統金融中的黃金,即使「相關內容的拓寬」仍在繼續。
加密貨幣交易所Kraken總經理Jonathon Miller表示,獲取包括DeFi和迷因幣在內的多樣化數字資產的便利性不斷提高,是加密生態系統增長和成熟的證明。這種多元化的入口點可能會導致更多資本流入各種山寨幣領域,從而可能促進一個更具韌性和活力的加密貨幣市場。低價山寨幣的吸引力也可能導致投資者為了追求更高回報而轉向風險較高的資產。
CoinGecko研究分析師余倩林(Yuqian Lim)指出:「隨著其他敘事和山寨幣社區的出現和發展,比特幣作為入市機制的可能性隨著時間推移而降低。」這一觀點得到了Kronos Research首席執行官黃漢克(Hank Huang)的響應,他解釋說,新投資者通常被山寨幣較低的單位成本和充滿活力的社區所吸引。
專家們一致認為,儘管比特幣的直接入市份額正在下降,但其作為基準資產的長期相關性依然存在。秦恩路進一步闡述道:「我們看到的不是相關性的下降,而是相關內容的拓寬,穩定幣、代幣化資產和應用層項目現在也共享著關注的焦點。」
投資者入市模式的轉變標誌著Web3生態系統內部更廣泛的演變。它強調市場正在超越投機性敘事,轉向提供有形基礎設施和機構級解決方案的項目。對Layer-2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興趣以及機構資本流向可擴展、實用驅動的平台,進一步凸顯了這種成熟。儘管比特幣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基石資產,但可訪問且引人入勝的數字資產陣列不斷擴大,意味著它對新的市場參與者而言,越來越成為一個可選而非強制性的初始入市點。總體趨勢表明,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格局,各種區塊鏈創新都在促進投資者參與和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