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銀行和匯豐銀行已正式加入廣通基金會,這標誌著機構對基於區塊鏈的金融基礎設施的信心增強,並加速了受監管市場中代幣化資產的採用。
執行摘要
法國巴黎銀行和匯豐銀行已正式加入廣通基金會(廣通網絡的管理機構),這標誌著區塊鏈技術融入傳統金融系統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前,包括高盛、香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HKFMI)和穆迪評級在內的主要實體也做出了承諾,這凸顯了全球金融機構對去中心化金融和代幣化資產在受監管市場中的戰略重要性日益達成共識。這兩家銀行的加入有助於廣通基金會的擴張,目前其成員已超過30個。
事件詳情
法國巴黎銀行和匯豐銀行加入廣通基金會,使網絡中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數量增加到四家,與紐約梅隆銀行和高盛並列。這種參與表明了行業向共享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更廣泛趨勢。雖然許多這些機構已經利用廣通技術營運專有的企業區塊鏈平台,但它們參與廣通基金會有助於為安全、互聯的數字金融服務提供統一的框架。這種協作方法旨在透過促進數字資產交易的互操作性和隱私性來克服孤立系統的局限性。
解構金融機制
廣通網絡旨在支持在受監管金融環境中安全、私密地交換數字資產。它利用許可驗證器,實現高效結算和交易,同時保護數據隱私,這與公共區塊鏈模型(數據暴露可能給機構帶來合規挑戰)形成了關鍵區別。該網絡目前支持超過3.6萬億美元的代幣化資產。實際應用包括數字債券發行,例如法國巴黎銀行在2023年為斯洛文尼亞安排了歐盟的首筆主權數字債券,這是一筆3000萬歐元的債券,作為歐盟結算試驗的一部分迅速贖回。類似地,匯豐銀行已為盧森堡國家財政部發行了5000萬歐元的六個月期票據,並利用廣通系統為香港政府發行了超過7.5億美元的債券。該網絡還設有一個“全球同步器”,以促進跨不同互聯網絡的貿易和結算。
業務策略與市場定位
法國巴黎銀行和匯豐銀行決定加入廣通基金會,反映了對數位轉型和區塊鏈應用在其運營中成熟的戰略承諾。法國巴黎銀行全球市場主管Hubert de Lambilly表示,此舉與銀行致力於採用分布式帳本技術“以滿足我們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的宗旨相符。同樣,匯豐銀行數位資產和貨幣主管John O'Neil強調,加入基金會將“促進區塊鏈行業的成熟,並支持在數字資產市場中創造真實的流動性”。這種協作模式與純粹的專有系統有所不同,表明向共享基礎設施轉變,以提高數位資產市場的效率和流動性。廣通網絡的創建者Digital Asset最近獲得了1.35億美元的戰略融資,Digital Asset首席執行官Yuval Rooz指出,這筆資金證實了行業對“專為機構採用而設計的、支持隱私的公共區塊鏈”的認可。這與高盛數位資產全球主管Mathew McDermott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表達了對“其技術實力”的“深刻信念”。
更廣泛的市場影響
廣通基金會機構參與度的增加預示著去中心化技術與受監管金融市場的深度融合,這可能為全球資本市場基礎設施設定新標準。2025年數位資產機構採用的加速標誌著與以往由散戶投機主導的市場週期的顯著轉變。研究表明,75%的金融機構預計在未來兩年內有必要推進其數位資產活動以保持競爭力。此外,49%的金融機構表示對數位資產的看法比一年前更為積極。這一轉變的關鍵驅動因素包括不斷演進的監管框架,例如歐盟的MiCA(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旨在提供法律確定性並增強信心。技術進步,包括多方計算(MPC)等高級加密協議和AI驅動的交易分析,也正在增強數位資產平台的安全性和操作靈活性。行業協作,例如使用Chainlink和SWIFT的消息網絡進行代幣化基金交易,突出了彌合傳統金融和數位金融之間差距的努力。展望未來,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預計將成為全球金融系統的基礎層,市場規模估計到2030年將達到10萬億美元至30萬億美元,從而促進更大的金融包容性並提高資本市場效率。
專家評論
廣通基金會執行董事Melvis Langyintuo對法國巴黎銀行和匯豐銀行的參與表示歡迎,並表示它們的加入將“加強廣通網絡的治理和戰略方向,同時支持為受監管市場建立一個開放、中立和可靠的區塊鏈基礎。”這種協作方法被視為機構數位資產生態系統持續增長和穩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