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事件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助理總裁阮國恒最近表示,香港政府即將發行的第三批代幣化債券將與央行數字貨幣(CBDC)連接進行認購。這一發展標誌著戰略性的轉變,將納入資金側代幣化,超越以往僅關注資產側代幣化的做法。自2019年以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已發行了約3860億港元的債券,其中包括兩批總計8.5億美元的代幣化綠色債券。2023年的首次代幣化發行使用了高盛的GS DAP平台,而2024年更大規模的7.5億美元以上的發行則利用了滙豐銀行的Orion平台,該平台與中央證券存管機構CMU集成。
金融機制和戰略原理
計劃將CBDC整合到債券認購中,代表著金融機制的複雜進步。儘管這第三批債券的利率或轉換價格的具體細節尚未公佈,但使用CBDC進行資金側的認購旨在提高債券市場的效率和流動性。香港在代幣化融資方面已取得的進展,特別是其CBDC倡議,促進了這一舉措。這與金管局推進其數字金融基礎設施並促進傳統資產代幣化的更廣泛戰略相符,如其數字資產政策2.0和強調定期發行數字債券的2025年施政報告所述。使用滙豐銀行的Orion等平台進行之前的發行(今年所有發行中有很大一部分,即8.9億美元,涉及四批債券發行)強調了對強大、數字集成金融系統的承諾。
市場影響和更廣泛背景
這一舉措對全球數字資產格局具有重要影響。預計將促進全球對真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和CBDC開發的興趣,使香港成為數字金融領域的領先創新者。金管局於2024年啟動的Project Ensemble支持這一戰略,重點開發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wCBDC)和創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以促進代幣化貨幣的無縫銀行間結算。2024年8月推出的wCBDC沙盒正在積極探索代幣化用例,包括數字綠色債券等金融工具。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和銀行間代幣化存款所需的生產基礎設施將於今年年底到位。這一進展與證監會「A-S-P-I-Re」路線圖的虛擬資產市場發展一致,其中包括許可框架和對代幣化產品的支持。此類發展旨在提高效率,釋放流動性,並將傳統金融資產與Web3生態系統連接起來,有助於實現到2030年萬億美元代幣化資產市場的預測,並與香港LEAP框架到2030年將2萬億美元資產代幣化的目標相符。此舉表明機構對數字資產和Web3金融基礎設施的採用持樂觀態度,驗證了區塊鏈技術在傳統金融領域的潛力。
來源:[1]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香港政府第三批代幣化債券或將連接央行數字貨幣認購 (https://www.techflowpost.com/newsletter/detai ...)[2] 香港準備發行第三批數字政府債券 – Ledger Insights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Odaily星球日報的資料 | 幣安廣場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