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道富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機構投資正顯著轉向數位資產,多數機構預計到2028年將數位資產曝險翻番,主要由代幣化私募市場推動。
- 機構配置 - 超過60%的機構計劃在一年內增加數位資產配置。
- 代幣化驅動 - 代幣化私募市場被認為是區塊鏈採用的主要催化劑。
- 效率提升 - 透明度、營運效率和成本節約是關鍵的採用驅動因素。
道富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機構投資正顯著轉向數位資產,多數機構預計到2028年將數位資產曝險翻番,主要由代幣化私募市場推動。
機構投資者正預示著他們對數位資產態度的決定性轉變,道富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機構預計到2028年將數位資產配置翻番。這一展望強調了對數位資產作為長期投資策略日益增長的信心,尤其是在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興起的背景下。
道富銀行2025年關於數位資產和新興技術的全球研究表明,機構投資者之間存在戰略承諾。這項基於全球高級管理人員調查的研究發現,近**60%的機構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增加其數位資產配置。預計未來三年內平均曝險將翻番,超過一半的受訪機構預計到2030年其總投資組合的10%至24%**將被代幣化。
區塊鏈初始採用浪潮的主要驅動因素被認為是代幣化私募市場,特別是私募股權和私人固定收益。推動此次採用的關鍵優勢包括提高透明度(52%)、加快交易速度(39%%)和降低合規成本(32%)。管理著49兆美元資產的道富銀行指出,**40%**的機構現在運營著專門的數位資產部門,這標誌著機構參與的成熟。
將私人市場代幣化的戰略重點旨在釋放傳統上流動性不足的資產類別的流動性和效率。此舉反映了更廣泛的趨勢,即大型全球銀行正在進行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幣化回購交易,通過將結算時間從數天縮短到數小時來降低交易對手風險並加速資本流動。公共區塊鏈上的代幣化資產已超過280億美元,其中僅美國國債就佔66億多美元的價值。
這種由投資組合多樣化需求和對持續通脹的對沖所驅動的戰略轉向,與金融部門觀察到的轉變相一致。Coinbase和安永帕特農的一項調查顯示,76%的公司打算在2026年前投資某種形式的代幣化資產,其中59%的公司計劃將管理資產的5%以上分配給數位資產或相關產品。這種擴張包括探索代幣化另類資產以及利用穩定幣獲取收益和交易便利。
這種加速的機構採用有望向數位資產領域注入大量資本,增強Web3生態系統中的流動性、合法性和創新。傳統金融機構對數位資產策略的日益整合,尤其是在主流採用增長的情況下,可能會對監管討論產生積極影響。
通脹壓力在這種日益增長的興趣中發揮了作用,機構將數位資產視為在政府債券等傳統避險資產表現不佳時的一種替代投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24年主要經濟體的通脹率一直高於目標,這促成了這一戰略轉變。富達數位資產報告稱,目前超過**60%**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數位資產,其中許多計劃進一步增加持有量。
區塊鏈技術固有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是其關鍵吸引力。實施區塊鏈可以顯著降低成本:庫存成本最多可降低15%,欺詐和錯誤最小化可超過50%,行政開支可降低20%,交易時間最多可縮短40%。這些效率正在促使機構到2026年持有比特幣總供應量的20%,從而鞏固其作為數位避險資產的作用。加密貨幣總市值飆升至4.3兆美元,同比增長91%。
監管框架也在不斷演變,穩定幣的GENIUS法案和解決數位資產市場結構的CLARITY法案等發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加密專案」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加密衝刺」等舉措旨在提供更清晰的指導方針,儘管SEC堅稱「代幣化證券仍然是證券」,受現有聯邦法律的約束。
道富銀行投資服務總裁Joerg Ambrosius就這一趨勢評論道:
新興技術採用的加速是顯著的。機構投資者正在超越實驗階段,數位資產現在是增長、效率和創新的戰略槓桿。 這一觀點反映了代幣化、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的早期採用者正在積極塑造金融未來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