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正在就鼓勵金融機構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法規徵求意見,這加劇了數字貨幣領域的全球競爭。
執行摘要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CAC)正在就鼓勵金融機構探索使用數字人民幣(e-CNY)進行跨境支付的法規草案徵求公眾意見。此舉旨在加強中國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型的數位化、運營效率並促進創新。該倡議凸顯了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確立數字人民幣作用的戰略推動,可能挑戰現有支付基礎設施並影響央行數字貨幣的更廣泛格局。
事件詳情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CAC)目前正在制定旨在促進和規範電子文件應用程式的新規定。這些法規草案中的一項關鍵條款明確鼓勵金融機構探索數字人民幣和其他新型跨境支付方式,前提是這些活動符合規定並風險可控。這與中國人民銀行(PBOC)此前宣布在上海設立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的舉措相符,這是擴大人民幣全球影響力的戰略舉措。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承認,新興技術,特別是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技術(DLT),正在推動央行數字貨幣(CBDC)和穩定幣的快速增長,通過實現實時結算並顯著縮短跨境支付鏈,從根本上重塑了傳統支付基礎設施。
解構金融機制
數字人民幣(e-CNY)集成了智能合約,實現了具有增強功能的程序化貨幣。這種央行數字貨幣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安全、不可篡改和透明的交易記錄。在貿易金融領域,區塊鏈可以將處理時間縮短高達90%,提高數據可見性,並降低結算風險。主要優勢包括經許可網絡上的共享數據訪問、防篡改審計追踪以減少欺詐,以及對商品、文件和支付的實時跟踪。中國參與的mBridge項目是一個與國際清算銀行(BIS)、香港、泰國和阿聯酋共同開發的多央行數字貨幣平台,旨在促進多幣種原子結算,這進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處理時間。數字文件的法律認可對於廣泛採用至關重要,並得到了**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可轉讓記錄示範法(MLETR)框架和國際商會數字標準倡議(DSI)**等舉措的支持。
商業戰略和市場定位
中國對數字人民幣的戰略優先考慮集中控制,這與國內禁止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的做法截然不同。截至2025年,數字人民幣(e-CNY)已累計擁有超過2.6億用戶,處理了7.3兆美元的累計交易,凸顯了其顯著的內部採用率。這項舉措是北京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戰略的一部分,旨在對抗美元的主導地位,並提升人民幣在多極全球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中國人民銀行還在考慮發行離岸人民幣計價穩定幣,以與美元支持的替代品競爭。與此同時,在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的領導下,香港已對法定貨幣掛鉤穩定幣實施了許可制度,要求100%準備金支持和嚴格的反洗錢/了解你的客戶(AML/KYC)協議。這種監管明確性吸引了螞蟻集團和京東等知名實體開發美元和港元掛鉤穩定幣,表明在中國更廣泛的金融生態系統中,對數字資產採取了雙軌制方法。
更廣泛的市場影響
中國積極鼓勵數字人民幣用於跨境支付,勢必對全球金融架構產生重大影響。此舉可能增強數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作用,對傳統法定貨幣和既有支付渠道的長期主導地位構成重大挑戰。央行數字貨幣(CBDC)和國家批准的數字支付方式的戰略部署,預示著全球正朝著混合金融體系發展,其中央行數字貨幣和穩定幣在政府監管下運行。此類發展可能會影響其他國家在央行數字貨幣開發和數字支付系統現代化方面的戰略。儘管中國對去中心化加密貨幣持嚴格立場,但其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用於國家控制的數字資產,凸顯了這項技術在不斷演變的全球金融格局中的戰略重要性。這一趨勢,加上真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的加速,預示著價值創造、擁有和交換方式的根本性再造,對全球市場和投資策略具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