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美国大豆采购方面停止行动,贸易紧张局势再度升温
美国农业市场正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已明显减少了新销售季美国大豆的采购量。这一战略转变,标志着自1999年有记录以来,中国首次在9月11日前未预订任何一船美国大豆货物,突显了农产品作为北京与华盛顿之间更广泛贸易谈判中关键工具的重新出现。此举发生在一 तरफ脆弱的休战期之后,并预示着中国将再次强调供应链多元化,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新销售季前所未有的缺席
美国农业部 (USDA) 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中国尚未为2025-26销售季下达任何美国大豆订单。这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价值超过120亿美元,并占整个美国大豆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中国需求的当前缺失正在加剧美国农民本已面临的挑战性环境,他们正面临着丰收导致价格接近历史低点的困境。相反,中国进口商已主动从巴西 获取了大量供应,并拥有充足的国内库存,这减轻了立即采购美国商品的压力。
战略多元化与市场影响
北京的战略是多方面的,其驱动力是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并在地缘政治贸易讨论中利用商品采购力。中国压榨商和养猪户自先前的贸易争端以来已进行调整,获得了数月的大豆供应,主要来自南美国家。例如,2025年7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同比飙升13.92%,达到1039万吨,而美国出货量下降了11.47%。在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6103万吨大豆进口量中约有70%来自巴西,而美国所占份额则降至略高于四分之一。对进入中国的美国大豆征收超过20%(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达到34%)的关税,使得美国大豆相对于巴西等国的低成本供应失去了竞争力。因此,巴西大豆预计将满足中国10月份需求的95%。这一战略转变也超越了大豆,据报道,中国正在削减新销售季的美国玉米、小麦和高粱采购,同时继续从替代供应商处采购这些谷物。
更广泛的经济影响和历史背景
对美国农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徘徊在多年低点附近,2025年11月合约交易价格为每蒲式耳9.85美元,这一价格点通常低于许多种植者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师预计,2025年美国大豆价格可能跌至每公吨410美元,同比下降15%。美国农业部已将其2025/26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测下调2000万蒲式耳至17.45亿蒲式耳,创11年来最低出口水平。如果关税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情况正在引起美国农民的严重担忧,一些人警告称将面临“贸易和金融悬崖”。彭博社报道称,北京庞大的大豆储备,到2025年将达到4386万吨(占全球库存的36%),加上与巴西和阿根廷的长期供应协议,为中国提供了抵御即时供应需求的巨大缓冲,使其能够主导条款。当前的情况与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执政下的贸易战如出一辙,当时农业杠杆也以类似方式部署,导致美国大豆农民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
农业综合企业利润承压
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和不断变化的全球供应动态正在直接影响主要的农业综合企业。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DM) 等公司报告称,其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为五年来最低,预计全年调整后收益将降至每股4.00美元左右,为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种下滑归因于美国贸易动荡及其对销售和加工利润的影响。虽然邦吉全球公司(Bunge Global SA) 也录得其2018年以来第二季度最低收益,为每股1.31美元,但由于在南美表现更好和进行战略收购,该公司设法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这些公司,以及嘉吉(Cargill) 等同行,由于全球作物供应充足和利润率下降,利润不断受到侵蚀,而贸易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波动性。
展望:美国农业持续面临逆风
展望未来,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的近期前景依然黯淡,新的需求最早可能要到2026年初才会出现。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期末库存将增加到3亿蒲式耳,这反映了出口前景的下降。尽管美国政策正在促进豆油市场的增长,预计2025/26年度美国豆油的53%以上将用于生物燃料,但这一转变主要影响油粕行业,并不能缓解中国大豆整体需求减少的核心挑战。这种情况突显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长期战略调整,其中中国的多元化和将商品用作谈判筹码将继续对美国农民和农产品出口商施加巨大压力。
来源:[1] 中国寻求贸易优势,自1990年代以来首次避开美国大豆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china-seeks-tr ...)[2] 中国寻求贸易优势,自1990年代以来首次避开美国大豆 | 《海峡时报》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中国自1990年代以来首次停止采购美国大豆 | 行业 - 《今日时报》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