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消费品行业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国内公司(以 Dabur 挑战 Colgate-Palmolive 为例)在美国关税后利用民族主义情绪。虽然本土品牌旨在获得市场份额,但印度政府的商品及服务税改革旨在在外国机构投资者资金外流的情况下提振国内消费,从而重塑竞争格局。
印度消费品市场在贸易紧张局势中竞争加剧
印度消费品市场正在经历重大转变,本土公司正利用对国内产品日益增长的情绪来应对与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这种动态在牙膏行业尤为明显,印度主要企业**Dabur India Ltd.**正在直接挑战老牌美国品牌。
事件详情
美国政府最近对印度进口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引发了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再次呼吁公民拥抱“本土化”或印度制造商品。这种民族主义推动正在被印度公司积极利用。Dabur这家110 亿美元的消费品公司发起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广告宣传活动,公开鼓励消费者避开美国品牌。虽然没有明确点名竞争对手,但Dabur的广告中出现的无品牌牙膏包装酷似Colgate-Palmolive广为人知的产品,并带有“生于彼地,而非此地”的标语,巧妙地暗示了其外国血统。
这场竞争的利害关系巨大。根据 Euromonitor 2024 年的数据,Colgate目前占据印度牙膏市场43%的主导份额。联合利华的 Pepsodent 紧随其后,Dabur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民族主义情绪不仅限于牙膏,社交媒体上,尤其是在WhatsApp上,发起了抵制麦当劳、百事可乐和苹果等知名美国品牌的运动。
市场反应分析
这种经济民族主义的激增被营销专家视为“瞬间营销”,即品牌战略性地与普遍的公众情绪保持一致。
“我们如何才能利用这种情绪,至少在本周和下周?这正是所有这些品牌正在做的事情,”传播顾问Karthik Srinivasan说。
尽管民族主义浪潮汹涌,但Dabur的即时股市反应却有所缓和。DABUR.NS的股价当天收盘下跌1.02%至 547.05 卢比,而基准的Nifty 50指数则小幅上涨0.03%。
然而,印度更广泛的快速消费品(FMCG)行业在这些贸易紧张局势中表现出韧性。Nifty FMCG 指数上涨近2%,跑赢大盘。这种跑赢大盘的表现表明,投资者越来越将FMCG 行业视为“避风港”,因为它具有国内导向和持续的需求特征,特别是在政府努力提振经济的背景下。
作为对美国关税的战略反制措施,印度政府实施了重大的商品及服务税(GST)改革。财政部长Nirmala Sitharaman证实,对396 种商品的税率进行了下调,此举预计将刺激国内消费,而国内消费占印度GDP的61%。SS WealthStreet 创始人Sugandha Sachdeva强调,这些改革可以“简化合规性、降低成本、释放被冻结的营运资金并刺激消费,从而作为对抗全球关税冲击的战略防御”。瑞银分析师也称这些减税措施是“及时且逆周期的措施”,对于维持增长至关重要,HDFC 银行经济学家Sakshi Gupta估计,这些措施可能在本财年为印度GDP增加高达0.30%,可能抵消较高关税的一些不利影响。SMC Global Securities 高级研究分析师Seema Srivastava指出,拟议的两级 GST 结构(5%和 18%)简化了税收系统。
更广泛的背景和影响
印度凭借其庞大的人口,仍然是全球消费品牌一个关键且有吸引力的增长市场,其中许多品牌通过Amazon.com等平台销售,而 Amazon.com 控制着印度近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尽管有民族主义的呼声,但多年来美国品牌的影响力已深入到小城镇。
当前的地缘政治气候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虽然印度公司正在利用爱国情绪,但市场专家指出,消费者购买决策最终取决于产品质量和价格,而不仅仅是民族主义标签。这表明,长期成功将要求国内外品牌提供引人注目的价值主张。
然而,贸易紧张局势导致外国机构投资者(FII)从印度市场流出大量资金,2025 年 8 月总计42 亿美元。这种流出突显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变化的敏感性,即使国内消费策略正在实施以缓冲影响。
展望未来
印度消费品市场的轨迹可能受到地缘政治贸易动态和国内政策响应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影响。商品及服务税改革在刺激内部消费方面的有效性将是值得关注的关键因素。在印度运营的外国品牌预计将加紧本地化战略,调整产品和营销以适应当地口味,以保持市场相关性。同时,印度品牌将继续寻求机会,通过吸引民族自豪感和具有竞争力的定价来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几个季度将揭示这些民族主义情绪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消费者行为和市场主导地位的持续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