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金融科技格局在分歧的加密货币政策中航行
在最近于孟买举行的全球金融科技节上,一次显著的缺席定义了此次讨论:对加密货币和稳定币讨论的积极边缘化。这反映了印度对数字资产坚定不移的监管谨慎态度,即使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正在经历显著的扩张并融入主流金融。这种战略分歧使印度的金融科技行业走上了独特的轨道,优先考虑主权控制和金融稳定,而不是广泛的去中心化资产采用。
全球数字资产增长中的监管模糊性
印度的监管机构,特别是印度储备银行(RBI),一直对私人加密货币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表示担忧。尽管全球取得了进展,包括比特币在2025年10月5日达到125,689美元的历史新高,以及美元稳定币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但印度似乎不愿为该行业制定具体的立法。相反,据报道,政府倾向于维持部分监督,认为全面监管可能会赋予“合法性”,从而使该行业“系统性”并更难控制。
这种谨慎的方法与主要经济体的举措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美国,SEC批准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标志着将加密货币融入传统市场的举动。同样,欧盟也引入了加密资产市场(MiCA)法规,旨在建立一个在创新与成员国法律确定性之间取得平衡的统一框架。然而,印度选择了一条推崇央行数字货币(CBDC),即数字卢比的道路,作为一种受监管的替代方案。零售电子卢比于2022年12月推出,目前涉及19家银行和700万用户,RBI行长强调其作为印度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关键层的作用。
经济影响和人才流失
印度长期存在的监管不确定性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后果。金融科技行业的投资从2021年的92亿美元骤降至去年的35亿美元,这一下降部分归因于模棱两可的加密货币立场。这种对私人数字资产商业用例的“寒蝉效应”延伸到人力资本,行业观察家警告称将出现显著的“人才流失”。据报道,印度约**80-85%**的顶尖加密货币人才已国际迁移,寻求更清晰的监管环境和创新机会。
尽管印度在全球加密货币采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拥有超过1.19亿加密货币用户,在Chainalysis 2025年全球加密货币采用指数的所有子类别中名列前茅,但其内部政策却造成了悖论。政府对加密货币收益征收30%的税,对超过10,000卢比的交易征收**1%**的源头扣税,这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加密货币税收制度之一。这种双重策略旨在利用数字金融的优势,同时减轻对货币稳定性的感知风险,并确保可追溯性和安全性,官方认为私人加密货币无法保证这些。
更广泛的背景和未来展望
印度的策略反映了去中心化数字资产与国家控制的金融创新之间更广泛的全球辩论。通过推广自己的CBDC并对私人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印度正在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优先考虑主权控制的国家。RBI将数字卢比视为未来金融创新的基础,包括一个新的统一市场接口,用于通过CBDC结算的数字代币进行即时金融资产交易。
然而,这种做法存在扼杀其私营部门创新,并可能错过蓬勃发展的加密生态系统带来的更广泛经济利益的风险。与全球趋势的背离,特别是在其他司法管辖区出现的强烈机构兴趣和监管清晰度,可能会影响印度在不断发展的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力。未来几年可能会揭示这种谨慎立场对印度在全球金融科技和加密货币领域地位的长期影响。
来源:[1] 印度在金融科技盛会中将加密货币和稳定币拒之门外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india-leaves-c ...)[2] 加密货币实时新闻与更新:印度财政部长呼吁做好稳定币准备 — 经济时报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今日比特币新闻:加密货币飙升创纪录,监管变化之际印度考虑比特币储备 — AInvest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