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擎天柱项目领导层变动引发投资者质疑
Ashish Kumar,特斯拉擎天柱人形机器人项目的负责人,已离开公司,转任Meta的研究科学家。这一人事变动为该项目的未来发展轨迹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而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曾断言该项目可能构成特斯拉(TSLA)未来估值的80%。此举发生之际,特斯拉正继续应对雄心勃勃的开发时间表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激烈竞争。
关键高管离职加入Meta,推动机器人业务发展
Kumar先生于2023年7月加入特斯拉,在推动擎天柱项目的人工智能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类人视频学习和集成神经网络处理等领域。他转投Meta的举动,被一些人视为反映了顶尖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对多样化研究环境的需求,也与Meta积极扩张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战略相符。
这不是擎天柱团队首次有高层人员离职;核心成员Milan Kovac已于6月离职,导致了重大重新设计工作和生产的暂时停滞。特斯拉AI软件副总裁兼前全自动驾驶(FSD)负责人Ashok Elluswamy已接管擎天柱项目,旨在解决性能和硬件问题,然后扩大生产规模。
市场影响和估值背景
对于这样一个关键项目而言,尤其是一个被马斯克吹捧为未来主要价值驱动因素的项目,关键领导者的离职通常会给TSLA股价带来下行压力。然而,市场立即的反应显示TSLA股价小幅上涨,这可能表明市场要么忽视了这一举动的重要性,要么对特斯拉更广泛的工程能力和马斯克的领导力保持信心。据报道,Kumar先生表示他的离职并非出于经济动机,暗示了项目进展方面可能存在内部动态或担忧。
马斯克的长期愿景是将特斯拉从一家电动汽车和储能公司转变为一个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综合技术平台。擎天柱项目与自动驾驶一起,是这一抱负的核心。马斯克曾提出,一个规模化的擎天柱平台最终可能价值数万亿美元,摩根士丹利(MS)的预测表明,到2050年,更广泛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超过5万亿美元,而花旗(C)估计可能达到7万亿美元。实现马斯克所说的80%估值贡献将意味着擎天柱部门每年创造数千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竞争格局和生产现实
尽管马斯克对擎天柱在制造业、物流、零售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劳动力自动化潜力保持高度乐观,但该项目面临着强大的竞争。由现代支持的波士顿动力等公司继续展示其Atlas人形机器人的先进移动能力,而由微软(MSFT)、英伟达(NVDA)、OpenAI和杰夫·贝佐斯等行业巨头支持的Figure AI正在积极开发竞争性人形系统。
此外,特斯拉的擎天柱内部生产目标也遭遇了延迟。尽管马斯克曾表示希望到2025年底生产“数千台”擎天柱机器人,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每年100万台的生产能力,但内部消息表明,该公司仅生产了数百台,未达到最初的目标。修订后的计划现在目标是到2025年末推出第三代原型机,全面生产推迟到2026年初。这与特斯拉之前在Model 3上遇到的生产挑战类似,最终通过流程改进得以解决。
展望未来
Ashish Kumar的离职凸显了对人工智能人才的激烈竞争以及将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项目付诸实施所固有的挑战。投资者将密切关注特斯拉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的能力、擎天柱第三代原型机的进展以及任何修订后的生产时间表。擎天柱的成功越来越被视为验证马斯克对特斯拉超越其核心汽车业务估值的长期愿景的关键,任何进一步的人事不稳定或开发延迟都可能影响投资者对这一高度投机但可能具有变革性风险的信心。
来源:[1] 特斯拉失去对Meta AI高管的依赖,该高管对公司未来80%的价值至关重要 (https://finance.yahoo.com/m/b339559e-684d-358 ...)[2] 关键的特斯拉 (TSLA) 高管加入Meta,影响AI战略 - GuruFocus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埃隆·马斯克刚表示,特斯拉80%的价值将来自这项人工智能 (AI) 业务,黄仁勋称其价值可能达数万亿美元(提示:不是自动驾驶出租车)| 纳斯达克 (https://www.nasdaq.com/articles/elon-musk-j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