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竞标方已对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一部分出价高达50亿美元,这表明在激烈的本地竞争和市场动态变化中,可能存在一次重大的潜在资产剥离。
据报道,竞标方已对星巴克(SBUX)中国业务的一部分出价高达50亿美元,此后美国股市对星巴克的关注度增加。此次潜在的资产剥离突显了跨国公司在中国这个重要市场中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并可能标志着近年来全球消费公司在该地区最重大的单元销售之一。
详细事件
接近交易讨论的消息人士指出,星巴克收到的对其中国业务股权的大部分非约束性报价将该业务估值约为50亿美元。该估值通常基于2025年预期的4亿至5亿美元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这意味着大约10倍的EBITDA倍数。据报道,至少有一位竞标者提供了高十位数倍数。据报道,星巴克正在考虑出售其中国业务70%的股权,同时保留30%的权益。
据报道的感兴趣方包括KKR、凯雷集团(CG)和高瓴资本等私募股权公司,以及辰德资本、腾讯和京东等其他投资者。
市场反应与战略背景分析
据报道的竞标凸显了星巴克在其面临日益增长阻力的市场中进行的战略重新评估。此举发生之际,该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显著下降,从2019年的34%最近跌至14%。这种侵蚀主要归因于灵活的本地竞争对手,尤其是瑞幸咖啡的激烈竞争。
瑞幸咖啡迅速扩大了其业务版图,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在全球运营超过26,000家门店,仅该季度就新开2,109家。其专注于低价产品和增加在中国较小城市的布局的策略,使其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在财务方面,瑞幸咖啡在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称收入同比增长47.1%,同时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增长13.4%,营业利润率为21%。相比之下,星巴克中国在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可比门店销售额增长2%,相对于瑞幸强劲的表现而言,这些都是微薄的增长。
尽管星巴克的全球企业价值约为其过去12个月EBITDA的20.6倍,以及未来12个月预期EBITDA的19.3倍,但其中国业务报告的10倍EBITDA估值反映了激烈的竞争压力,以及外国品牌对中国市场近期未来的更为谨慎的展望。瑞幸咖啡目前估值约为其未来12个月预期EBITDA的9倍,这表明其估值倍数与为星巴克中国提供的估值倍数相似。
更广泛的背景和影响
星巴克的此次部分资产剥离标志着跨国公司在中国调整其商业模式的更广泛趋势。通过可能与本地实体和私募股权公司合作,星巴克旨在平衡资本密集度与维持长期价值。这一策略可能使公司能够重新分配资本、分散风险并利用本地专业知识来驾驭中国动态的消费格局和监管环境,这与麦当劳(MCD)和肯德基等公司采取的方法如出一辙。
星巴克在剥离后的战略重点预计将包括本地化创新,例如无糖选项和价格调整,并可能扩展到更实惠的门店形式,或增加其茶饮和即饮产品供应,以对抗瑞幸的市场渗透。
展望未来
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这些竞标过程的结果以及星巴克在中国采取的后续战略方向。此次部分资产剥离的成功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实现的最终估值、与新合作伙伴实现的协同效应,以及最关键的是,星巴克通过新的举措扭转其市场份额下降趋势的能力。中国快速扩张的咖啡市场中的竞争动态可能仍将激烈,消费者偏好将继续转向价值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