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成立机器人AI团队,强化全栈AI战略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BABA) 已在其通义实验室内部正式成立了一个新的机器人人工智能(AI)团队,标志着其在AI驱动硬件领域进行了重大的战略扩张。此举突显了这家科技巨头加速成为领先的全栈AI服务提供商的雄心,旨在弥合先进AI模型与现实物理应用之间的鸿沟。
战略要务:从虚拟到物理
这个由阿里巴巴通义事业部林俊霆(Justin Lin)领导的新成立团队,任务是将公司的旗舰AI模型推进到具身智能领域。正如林所阐述的,目标是将多模态模型转化为“能够进行长周期推理和真实世界应用的基础智能体”,有效使其“从虚拟世界迈入物理世界”。此举是继中国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的现有投资协议之后进行的,其中包括对宇树科技和星越机器人的股权投资。该公司股价反映出投资者对其AI战略的信心日益增强,BABA年初至今上涨114%。2025年10月8日,阿里巴巴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上涨0.24%,达到181.77美元。
财务承诺与市场动态
阿里巴巴深化对AI和机器人领域的投入,得到了资本支出大幅增加的支持。该公司已将其AI预算修订至此前宣布的530亿美元(3800亿元人民币)三年期AI基础设施投入之上。这种激进的投资策略,虽然对长期定位至关重要,但也带来了短期财务压力。在2025财年,阿里巴巴报告自由现金流同比骤降48.19%至775.4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资本支出翻倍至859.7亿元人民币。短期盈利能力也受到云领域激烈价格竞争的影响,这体现在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API价格下降高达97%,以及因即时商务投资导致其核心电商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下降21%。
尽管存在这些近期财务影响,但其战略理由是在中国迅速扩张的AI云市场中抢占早期主导地位。阿里云在2025年上半年占据该市场35.8%的份额,AI相关产品收入持续呈现三位数增长。瑞银分析师预计,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二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1%至2390亿元人民币,其中阿里云预计将实现30%的同比增长和8.5%的息税前利润率。然而,由于集团层面亏损增加,瑞银已将阿里巴巴2026-2028财年的每股收益预测下调4-8%,反映出其处于重要的投资阶段。
更广阔的背景:中国的AI雄心与全球竞争
阿里巴巴强化的AI战略,是在中国推动技术自给自足的背景下展开的,尤其是在AI和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美国对AI芯片进口的限制,迫使中国科技巨头大力投资国内替代方案。阿里巴巴正积极开发自己的内部AI芯片,并将其集成到其计算平台中,以符合北京对增加国内芯片采用的要求。这与华为及其昇腾系列等公司成为中国AI芯片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参与者的更广泛趋势相呼应。在全球范围内,英伟达公司和软银集团公司等主要科技公司也在机器人领域进行大量押注,将其视为一个万亿美元的机会。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强调了AI投资的全球重要性,预计未来五年可能达到4万亿美元。集团主席蔡崇信强调,AI的成功关键不在于模型规模,而在于快速的技术采纳,并指出中国专注于高性价比的开源AI模型以实现更快集成。这使得阿里巴巴的机器人计划不仅仅是一家公司层面的冒险,更是国家和全球向先进AI和智能硬件转变的更广泛反映。
展望未来:对未来增长的高风险押注
阿里巴巴机器人AI团队的成立及其在AI基础设施方面的积极投资,代表着对未来增长和市场领导地位的高风险押注。尽管这一战略目前正在影响短期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但该公司正在将自己定位为迅速扩张的AI和机器人硬件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具身智能的持续发展,加上技术独立性的战略要务,表明阿里巴巴将继续向这些领域投入大量资源。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该公司将这些投资转化为多元化收入来源和持续长期增长的能力,尤其是在分析师预测2026财年综合收入增长5%和2027财年增长12%的情况下。
来源:[1] 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成立机器人团队,展示其AI雄心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alibabas-qwen- ...)[2] 阿里巴巴推出机器人团队,将AI模型转化为现实世界机器 - Benzinga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阿里巴巴宣布加大AI支出超530亿美元后股价飙升 - Investopedia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