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启动SU7电动汽车软件召回
小米已宣布对其116,887辆SU7电动汽车进行远程软件修复,以解决L2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系统中的一个缺陷。此次召回涵盖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生产的标准版SU7车型。该缺陷已被确定为在极端驾驶场景下响应不足,指出在关键情况下存在“识别、警告和处理能力不足”。
此举是在2025年3月发生的一起涉及一辆处于辅助驾驶模式的SU7的致命事故之后采取的,该事故导致三人死亡。这一事件促使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立即进行监管审查。
市场反应和小米的财务影响
此次公告,加上此前发生的致命事故,引发了显著的市场反应。小米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立即下跌6.1%,市值蒸发约700亿港元。虽然空中下载(OTA)软件修复的直接成本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但更广泛的财务影响体现在投资者信心受损和潜在的长期销售影响。
尽管面临挫折,小米的电动汽车部门已显示出亏损缩小的迹象,上季度报告亏损5亿人民币(6900万美元),较此前的7亿人民币有所改善。该公司预计电动汽车部门将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盈利。分析师普遍认为小米(XIACF)的一年期目标价为43.00美元,这意味着其交易价格7.33美元有486.63%的显著上涨潜力,尽管GuruFocus的GF价值5.91美元等一些估算表明有19.37%的潜在下行空间。
战略挑战和消费者信心
此次召回凸显了小米在成本削减传感器设计选择中潜在的系统性质量差距,特别是SU7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系统中省略了激光雷达技术。这与一些竞争对手更数据驱动的优化策略形成对比,并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SU7车型的新订单在2025年4月较3月下降了55%。此前还出现过质量问题,包括因自动泊车系统故障召回30,931辆SU7,以及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型纯电动汽车(BEV)质量排名中得分较低,累积了239个罚分。如果此类反复出现的问题和积极的电动汽车扩张努力未能伴随着更强大的安全验证和透明度措施,将有损小米的声誉。
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更广泛影响
这一事件突显了在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EV)领域中,快速创新与安全之间的微妙平衡。致命事故和随后的召回促使中国全国范围内的监管响应,导致对驾驶辅助技术的更严格监督。中国当局现在正着手实施针对L2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新安全标准草案,预计将于2027年生效。此外,监管机构已禁止汽车制造商在广告中使用“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等术语,强调清晰和准确的必要性。
这种日益严格的审查和监管压力可能会影响整个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推动更强大的安全协议,并可能影响投资者对更广泛智能汽车市场的信心。
来源:[1] 中国小米将远程修复11万辆SU7汽车的辅助驾驶缺陷 (https://uk.finance.yahoo.com/news/ford-recall ...)[2] 小米SU7召回:电动汽车行业投资者信心的考验 - AInvest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小米 (XIACF) 召回SU7轿车进行软件更新 - GuruFocus (https://www.gurufocus.com/news/2025/09/19/x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