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lle 的母公司早期预警服务(由美国主要银行所有)正在探索为其零售客户发行自己的稳定币。这一战略举措得益于近期监管进展,标志着传统金融机构大力进军数字资产领域,有望加剧支付行业的竞争并加速稳定币的普及。
Zelle 运营商探索稳定币,预示主要银行进军数字支付
概述:传统银行拥抱数字资产
早期预警服务 (EWS) 是 Zelle 支付网络的金融科技联盟,由包括 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第一资本银行 和 PNC 在内的多家美国主要银行所有,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为其零售银行客户发行自己的稳定币。这一举措标志着传统金融行业的一个关键时刻,表明其正在战略性地加速将数字资产整合到主流银行运营中。
详细计划
EWS 的这项计划尚处于初期阶段,可能首先从小规模试点项目开始。重点将放在建立发行和流通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所需的基础设施上,该稳定币旨在现有银行网络中运行。此举将 Zelle 已建立的支付轨道(2024 年处理了超过 1 万亿美元的支付)扩展到区块链原生结算工具领域。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稳定币可以提供无缝的、银行支持的支付;而对于机构而言,则可以从现有监管框架内的合规基础设施中受益。
与此同时,由 20 家大型银行拥有的另一家有影响力的支付公司 清算所 (The Clearing House) 据报道也在就稳定币试点项目进行早期讨论。这些并行的探索突显了主要金融机构为开发一种新的、受机构治理的稳定币基础设施所做的协同努力,该基础设施将由发行银行持有的法定储备金完全支持。
市场反应和监管影响分析
EWS 探索的时机至关重要,恰逢 7 月份《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 (GENIUS Act)》通过之后。这项里程碑式的立法为在美国监管美元挂钩稳定币提供了第一个全面的联邦框架,为受监管的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发行此类代币打开了大门。《GENIUS Act》强制要求严格的储备金要求,确保与美元或高质量资产一对一挂钩,并禁止稳定币持有利息支付。
这种监管清晰性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促使传统金融迅速整合稳定币技术。EWS 和清算所的举措既是防御性战略也是进攻性战略。它使现有参与者在消费者和金融科技公司转向数字支付时保持相关性,同时有可能将资金流从加密原生发行方引导回银行系统。分析师预计,随着华尔街公司加入 Circle 和 Tether 等成熟的加密原生发行方以及 谷歌 和 Stripe 等科技巨头,共同瞄准企业和零售支付领域,竞争将显著加剧。
更广泛的背景和影响
稳定币市场目前流通供应量约为 2870 亿美元,有望实现大幅增长。摩根大通 分析师预测,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可能会增长两到三倍,达到 5000 亿至 7500 亿美元。更雄心勃勃的是,花旗银行 预测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6 万亿至 3.7 万亿美元。这一预测增长凸显了机构对稳定、基于区块链的支付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信心和需求。
EWS 等实体整合稳定币并利用广阔的 Zelle 网络,可以显著加速主流采用。值得信赖、受监管的数字美元的潜力在跨境支付、运营效率和透明度方面具有优势。这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可见,例如哈萨克斯坦的试点项目允许在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使用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如 Tether (USDT) 和 USD Coin (USDC))支付监管费用。
展望未来
尽管银行支持的稳定币前景有望彻底改变支付格局,但有几个因素将决定其最终影响。关于《GENIUS Act》实施的持续监管指导对于建立明确的操作参数至关重要。此外,随着各种稳定币项目争夺主导地位,市场可能会出现“流动性洗牌”,规模和信任对于长期生存能力至关重要。未来几个月将揭示传统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地应对技术整合和激烈竞争,从而塑造数百万用户的数字支付未来。